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始于清未,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2014年,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四代传承人毛顺卿出身于名医世家,行医50多年来对治疗脱骨疽、脉管炎、糖尿病足等疾病有独特疗法和经验,已治愈患者上万人。本期,一代宗师与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创办的《中医特色流派》栏目,走进这位非遗传承人,请他为我们详细介绍“脱骨疽”的辨证与治疗。
脱骨疽,西医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由于长期受寒或吸烟或外伤等因素刺激,引起血脉闭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常发于下肢。脱骨疽属于世界疑难杂症,西医治疗方法重者截肢,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毛氏济世堂用祖传秘方,标本兼治,效果明显,治愈率达98%以上,其主药“脱骨疽丸”已获得国家专利。
脱骨疽病因病机
脱疽病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灵枢·痈疽》曰:“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脱疽病历时悠久,各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完善,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1.阴阳失衡,寒凝致瘀。《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导致脱疽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皆因“其气必虚”所致,气即阳也,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血才能固守于内。
2.热毒蕴结,灼伤精气。《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过食膏粱厚味,内多滞热,灼伤精气,则生大疔。人身之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其中水谷之精在脾、胃、肺、心的共同作用下化生为血,肾精生髓也能化血,所以精足则血旺,如果水谷之精不足或肾精亏损,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引起血虚的病变。气为血之帅,气足则推动有力,血行则畅,反之亦然。历代医家多次提到的膏粱厚味、丹石补药、房劳过度等导致阳精煽惑,淫火猖狂,其蕴结于脏腑者,终成燥热火毒,灼伤精气,气血亏虚乃发脱疽。
3.气阴耗损,脉络瘀阻。《诸病源侯论·痈疽诸病上·疽侯》曰:“少苦消渴年至四十以上多发痈疽。所以然者体虚热而荣际痞涩故也。”提出消渴是引发痈疽的重要因素。消渴病初期热盛于内,燥热日久,耗气伤阴而致气阴亏虚,阴虚则血液凝滞血流不畅,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缓慢而浊流,阴虚血滞气虚浊流可导致血行涩滞瘀血内生,气血不通则痛,引发脱疽。
辨证论治脱骨疽
毛顺卿认为,脱骨疽病因在于心肝脾肾四脏虚损。他带领团队系统整理和研究祖传秘方,尤其在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脱骨疽病(脉管炎)等疑难杂症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毛氏中医的治疗范围,并在结合历代行医探索和运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脱骨疽症疗法”。
毛顺卿在治疗脱骨疽的课题上研制出针对不同病症的丸、散、剂、胶囊等中药剂型,其科研成果已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
据毛顺卿介绍,毛氏“脱骨疽症疗法”疗法分为内服“脱骨疽丸”、创面敷散剂、合用“生新破瘀汤”等,具有两大特色优势:
1.内治法:传承5代的毛氏脱骨疽症治疗法,开发出了国家发明专利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肢的循环,临床疗效显著,为广大患者减轻了痛苦。
2.外治法:中药熏洗、中药化腐清创术等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疗效显著,优势明显。
如今已82岁高龄的毛顺卿,仍在为慕名而来寻医的四方患者诊病疗疾。他常说:“用中药治疗脱骨疽,一病人乐意接受,二经济方便,三避免了截肢风险,一定要坚守济世救民的祖训,把毛氏济世堂做强做大,造福更多百姓。
共 0 条回答
© 2015 妈妈宝宝网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